010-51626348
解决方案

光润通网络传输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行业解决方案 定制化解决方案

客户成功案例

查看光润通网络解决方案在各行业的成功应用,了解客户对光润通的评价。

了解更多信息>
服务与支持

服务宗旨

你的满意是光润通毕生的追求,

您的烦恼也是困扰光润通的烦恼,

请将你的声音传达给我们,

让我们为你竭心尽力!

光纤网卡
关于光润通

我们的使命

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并转换成生产力,让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支撑和指引整个高端光产业的健康发展。

光纤网卡
官方商城
选择语言
  • 中文简体 English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知识专题
  • 什么是单向传输网卡?

  • 发表时间:2023年02月02日
  • 数据的单向传输通常用于,涉密网络和非涉密网络的隔离和数据传输。这里涉及到数据的传输,所以不是完全的物理隔绝。而是从最底层切断通信“握手”,形成无反馈的单向传输。这里使用了光网卡,A端(Tx)B端(Rx)这样实现了从物理上,只能A端发往B端。从而实现了单向传输。


    因为是单向的。所以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是不通的,更上层的应用层协议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数据的传输是基于UDP的。因为是无反馈的单向传输。假设B端关机。那么A端是不知道的。所以,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如果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就要进行反馈。就需要两对网卡,基于udp进行自定义的传输协议。比如


    1.传输文件前,先询问对端是否在线;

    2.发送文件后,对数据进行校验,并返回给对端,是否重发等。


    环境:两台windows服务器,一对单向传输网卡,用光纤进行直连。


    1.首先给两个网卡设置IP,A端:Tx-IP:10.10.10.1;B端:Rx-10.10.10.2 并记录B端的mac地址,假设:00-11-22-33-44-55


    2.配置好IP后,在A端,cmd中运行netsh i i show in找到正在使用的(A端:Tx)网卡idx号


    3.A端运行netsh -c i i add neighbors idx 10.10.10.2 00-11-22-33-44-55,这样A端和B端建立关联


    这样就可以进行正常的UDP编码,B端监听,A端发送。实现的功能就是(两对网卡):


    1.监听文件夹,有了新文件,先询问对端是否在线就绪。如果就绪。调用发送程序进行发送;


    2.A端发送程序打开文件流,先发一个包含文件名和开始信息的包。B端接收到后创建一个写入的文件流;


    3.A端每次读取一定字节,不停的发送给B端,B端持续把字节写入文件;


    4.读取完成发送结束包和文件的MD5,B端接收到,验证。如果成功。保存文件,如果失败删除文件,并把验证结果告诉A端;


    5.A端根据验证结果:如果失败重发,如果成功就删除源文件。


    开始包,结束包等都可以自己定义包的内容。


    注意:发送不要太快,通常发送是很快的,读取文件不停的发。而接收就相对慢了。要判断包的类型。还要创建写入文件流。写入文件的。一旦接收处理的速度比发送慢,就会导致接收缓冲区被覆盖。导致数据的丢失。


    可以多开几个进程,用不同的端口号,多个通道进行发送。


    光润通单发单收光纤网卡,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单向传输网关,它包括发送方以太网光纤卡、接收方以太网光纤卡以及连接它们的网络光纤线。发送方以太网光纤卡的模块只有发送端口。接收方以太网光纤卡的模块只有接收口。发送卡的发送口与接收卡的接收口采用单条光纤连接。它既实现了计算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物理隔离,又能够保证数据在内外网络之间实时、可靠、安全地单向传输。配合软件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公安、政务系统、军队等要害部门以及其它需要保密的计算机网络中。  


    图片1.png


    产品名称      光润通千兆单向传输网卡

    产品型号      F902E-DS千兆单向接收光纤网卡

                       F902E-DF千兆单向发送光纤网卡

    处理器芯片    英特尔i350千兆以太网芯片组

    总线类型      PCI Express,兼容X4、X8和X16的PCI-E插槽

    全双工        兼容全双工和半双工

    网络接口类型  SFP插槽(SFP-SX,SFP-LX,SFP-ZX)

    传输速率Mbps  1000Mbps

    传输介质类型  Lc光纤

    网络标准      IEEE802.3(1000BASE-SX/LX/ZX)

    主要应用环境  骨干网,运营商机房,网吧以及网闸等环境

    兼容操作系统

    Windows﹡Vista﹡SP1, Windows Server﹡2003 SP2, Windows﹡UnifiedStorage Solution 2003, Windows Server﹡2008,Linux﹡Stable kernel version 2.6,Linux﹡RHEL 4,Linux﹡RHEL 5,

    Linux﹡SLES 9,Linux﹡SLES 10,FreeBSD﹡7.0,UEF﹡I 1.1,Vmware ESX﹡3.x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