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近期公布的三起真实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王某因违规存储涉密文件并打开恶意邮件附件,导致计算机被植入木马、上千份敏感资料遭窃;某机关单位小张误点钓鱼邮件链接,造成邮箱密码与邮件内容泄露;某科研院所因系统漏洞未修补,服务器被植入木马,重要数据最终遭窃取倒卖。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揭示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网络攻击的惯用路径——利用安全意识薄弱点、系统防护漏洞以及人员操作失误,通过恶意邮件、钓鱼链接、木马病毒等手段,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长期渗透。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仅靠软件防护和人员培训已力不从心。光润通科技推出的“物理隔离+硬件加密”双重防护体系,为涉密数据筑起了难以逾越的防线。
物理单向:切断渗透的终极屏障
传统内外网物理隔离虽安全,却牺牲了必要的数据交换能力。光润通单向传输网卡通过底层芯片创新破解了这一难题:其发送端(DF)网卡只发不收,接收端(DS)网卡只收不发,基于物理层光纤特性确保数据仅能单向流动。当部署于内外网边界时,它如同一道单向闸门——既允许内部数据安全流出,又彻底杜绝了外部威胁的回流渗透。配合专用单发/单收模块的硬件级保障,为国家级实验室、党政机关等敏感环境构建了固若金汤的“数据护城河”。
硬件加密:数据流动的隐形盔甲
当涉密数据需向外部流动时,光润通智能加密网卡提供了革命性保护方案。该网卡在数据链路层即通过国密算法完成硬件级加密,密钥封闭存储于芯片内部。用户操作全程无感知,但文件一旦脱离授权环境即自动失效。这种“硬件网卡+加密算法”的模式,从根源上杜绝了软件加密易被破解的隐患,让境外间谍即使窃取文件也束手无策。
在天津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与服贸会ICT展上,光润通产品已展现其战略价值:万兆单向网卡保障了公安、军队系统的高效安全数据交换;即插即用的加密网卡为金融交易数据披上无形铠甲;其100%国产化的GRT系列芯片及深度适配的国产平台生态,更在自主可控层面构筑起国家信息安全基石。
国家安全部的警示案例与光润通的技术突破构成一组鲜明映照——当境外间谍不断升级攻击手段时,唯有将物理隔离的绝对屏障与硬件加密的流动防护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主动防御。
数据安全之战关乎国脉所系。从政府机关到能源系统,从科研重地到金融中枢,物理隔离与硬件加密的双剑合璧正重新定义安全边界——让核心数据在流动中创造价值,于共享时固若金汤,这正是数字化时代守护国家命脉的终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