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渤海,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渤海通过渤海海峡 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2018年12月1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匹配国际海洋战略布局,渤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携手光润通及合作伙伴就智慧渤海生态进行了顶层设计与横向打通,依托光润通致力于为全球近30%的海洋生态推进智慧化进程的经验与优势,逐步实现从信息基础设施部署到全面提升海陆信息跨界融合应用能力的短、长期规划目标。
搭载渤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智慧海洋在全区打通的数字平台基础上,率先取得环境水务领域的阶段性成果。在过去环比还地区依托电信号传输,在污染排放、防洪防灾等方面无法快速汇聚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减排 过去地表水没有全面监测,无法评估水环境容量和指导企业量化减排;管网监测覆盖度不广,无法应对污染突发事件,不能快速排查污染源头。而污水排放口监测不全,加上缺乏业务分析,不仅无法了解环境现状,更无法对未来趋势做出有效判断。
防灾 在防洪防涝方面,环渤海区降雨量时空分配极不平衡,易形成局部暴雨和洪涝灾害,夏季常受季节影响,海平面上升、潮汐监测基本缺失,缺乏科学数据处理,也不能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等防汛信息,无法做出有效预警。
一网感知“智慧环水”项目的所有监测站点主要分布于渤海周边、大陆架、洋盆及周边空气污染源、化工污染源附近。6大系统共计11类设备、54个站、59套设备,在依托光润通硬件F4002E-V3.040G光纤网卡的基础上,搭配长距离光纤传输模块,打破电信号传输局限,充分实现了实时监测的目标,所有上传数据统一接入“渤海区智慧环水综合管控平台”。
面向未来,智慧海洋项目将逐渐的普及。智慧渤海项目是智慧海洋建设全景中卓有成效的第一炮,通过保障绿色安全的海洋环境,实现了海洋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为产业发展巩固生态基础。我们有信心与光润通合力把智慧海洋的经验复制扩大到全世界,以技术手段克服以往的业务挑战与考验,帮助决策层尽快全面掌控信息、跨局联动,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高效决策。